浙江大地廿億年—地質館
前述:地質館設置“古老的浙江大地”“浙江金釘子的故事”“盆地與火山的世界”“現代地貌形成及史前浙江人”四個單元。采用地質敘事的方式呈現了一系列浙江大地的故事,以“漫長的旅程”開篇,通過時空敘事的方式,講述浙江大地二十億年波瀾壯闊的史詩,概括性介紹了地球結構、地質年代、生物演化、大陸變遷、氣候變化等背景知識。
序廳:地質場景氛圍濃厚,主題背景墻通過不同巖層構造生動展示地質演變,烘托展館主題;左側立柱玻璃鋼浮雕貼面,正面內嵌拼接屏,滾動播放地質宣傳視頻。

玻璃鋼浮雕立柱側邊展示國際年代底層表,采用雪弗板UV圖案。

立柱頂面與二層空間貫通,增加了空間進深感。

主題墻:表層采用巖板拼接,肌理感質感比較強,巖板之間用黑色U型不銹鋼收邊條內嵌收邊,墻面小號文字是亞克力雕刻字,大的主題字采用不銹鋼金屬字。

巖石展示區:主背景墻面是采用水泥漆涂料,粗糙質感藝術效果比較好,圓柱型展柜內嵌墻面。

金屬展柜內置LED燈管。

展柜金屬光面質感與粗糙的水泥漆墻面形成鮮明對比,展柜斜面粘貼即時貼文字。

通過內投球幕系統動態演繹地球生態的演變,四周墻面采用寫真畫面展示地球的結構及化石形成。球幕投影下方是巖石的實物展陳,四周用金屬展架進行隔離。

展區的一級標題統一采用金屬板UV圖案,次級標題采用磨砂玻璃表層貼即時貼文字,展墻底層采用鋁單板拼接。

實物展示區燈光層次分明,巖石展示燈光照度值最高,圖文展示面次級亮度,圍擋展架統一采用金屬展架制作,平整且質感比較好。

展架表層是金屬板UV圖案,與展架中間墊了一層厚度,增加了展示層次,更精致。

化石展示區:實物、圖文、視頻聯合展陳,最上方斜面LED屏滾動播放地塊演變,墻面鋁單板上粘貼即時貼文字介紹,浙江地圖是采用透光亞克力板雕刻,表層UV浙江地理分布圖。展臺左側展示化石,右側斜面內嵌觸摸一體機,方便參觀者觸摸查詢化石信息。

亞克力透光板雕刻地圖,表層UV圖案,局部藏燈箱片透光點亮地圖。

南沱冰期:此展項是位于展墻90°拐角處,斜面切出三角型展陳區,墻面油畫布畫面,環境光弱化,中間是一個內球幕投影,演繹南沱冰期的冰川變化;展臺中間設置物理互動裝置,轉動圓軸觀看冰川變化不同時期的照片。

世界地圖采用半球形亞克力制作,增加了展示立體感。

地球年輪:基層墻面是鋁單板拼接,整體金屬質感比較好,一級標題沿用金屬板UV,展臺也設置了物理圓軸互動裝置,增強了展項的互動體驗感。

中國地圖:做工精細,共分三層,底層是亞克力透光板雕刻發光地圖,中間一層地圖尺寸小一圈,采用拉絲不銹鋼雕刻,最外層再粘貼亞克力紅色標識。

地面互動投影系統:演繹海洋生物變化,參觀者可以使用雙腳與地面投影的虛擬場景進行交互,互動效果會隨著腳步產生相應的變化。

空間設計:巧妙利用跨層空間,開放式空間,立體布展,豐富視覺效果。展區空間層高很高,通過頂面造型燈帶,巧妙地緩解了層高過高帶來的空洞感,又保留了高空間的視覺優勢。利用投影燈在高空墻面展示生物化石,豐富了立面空間的視覺效果。

居中展臺區域,展板都有金屬包邊處理,做工精細,展臺高低錯落,密封展柜與裸露化石展示相互呼應,展臺最前方內嵌觸摸屏,方便信息查詢。

展墻陰角交界處采用造景的方式,弱化空間轉折面,背景是墻繪,與景觀模型相結合,打造森林生態場景。外側用展臺進行圍擋,增加了信息展陳面。

巨大的巖石墻面,通過投影投射在墻面形成交互,增強了立體感。

展館展陳面主要集中在靠墻展示,中間以實物展陳和低矮的展臺為主,保留了大空間的通透感,頂面統一噴黑處理,以展陳燈光照明為主,集中點亮展示面,明暗對比強烈,參展的沉浸式體驗感比較強。

地面內嵌化石實物展陳,表層用透明鋼化玻璃格擋,內置LED光源。

滑軌電視:通過滑動位置,識別不同感應點,播放相對應的生物介紹視頻。

滑軌電視采用金屬軌道,展墻內部預留好機電設備安裝空間。

通過觸碰展臺上的紅色按鈕,按鈕前方展柜內置燈光亮起,可以清晰看到化石實物,墻面上左側地圖相對應化石產地的地圖標識亮起,右側墻面內嵌屏幕播放相應化石介紹。

展墻轉折處造景處理,背景是圓弧形墻面墻繪遠景畫面,展臺上布置微型景觀,與遠景進行呼應,虛實結合處理很到位。

微型景觀前方設置金屬展臺,內嵌顯示屏作為內容承載。

總結:在這個展館當中,我們可以看到空間設計師對于空間、材質、工藝細節的處理,特別是展墻轉角處,利用造景的方式,虛實結合,將空間過渡處理非常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