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館文化教育和娛樂性互動體驗是矛盾的嗎?古代歷史呈現和當代媒體藝術運用是矛盾的嗎?開拓式創新和實際性落地是矛盾的嗎?我們以最新設計項目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例,探討如何呈現一座真正以觀眾為中心的現代博物館。

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座落于揚州三灣景區,占地面積約為1.6萬平方米。由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建筑設計大師張錦秋領銜設計,富有盛名的南京博物院策劃運營,其中三大數字展區由創意大師飛蘋果展陳設計,Xenario飛來飛去承擔該區域的一體化設計施工。該項目預期2021年竣工驗收。
回溯千年,歷史重現,沉浸式古代場景復原
◎流線型參觀模式,引導觀眾情緒體驗
Xenario飛來飛去在「運河上的舟楫」展廳中,創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空間。
◎舟楫模型展覽展示空間
通過互動屏、AR增強現實等多媒體交互技術展現古代舟楫的卓越風姿,打造“活起來”的展示空間。

◎沙飛船多媒體體驗空間
重塑大型古代舟楫,還原古代城市特色場景,打造虛實結合的古代大型沉浸式體驗劇場。獨創“三維版畫”數字媒體語言,既營造出立體縱深的感官效果,也勾勒出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動氣韻,通過多視角的遞進體驗,營造“人在畫中游”的沉浸式體驗。

觀眾體驗:觀眾站在古代“沙飛船”的復原模型上,行于運河的動態畫卷中,從南至北穿行于運河,感受鮮活的兩岸生活與文化盛景。

從杭州出發,體驗兩岸市井的興盛;途經蘇州聆聽旖旎綿軟的戲文唱腔;經由揚州邂逅一場包羅萬象的古代運河盛事——運河上的婚禮;最終抵達北京,見證漕運舟航的繁華。在兩岸百姓的生活俚語中,切身體驗南北文化、經濟生活,飽覽古代運河兩岸盛世圖景。
沉浸式體驗劇目-運河上的婚禮
沙飛船是大戶人家舉辦宴會,娶親或看戲之船,也是明清時代江南都市經濟繁榮的象征。觀眾站在復原的沙飛船頭,看孩童在市井中嬉戲玩鬧,商販在沿岸街市熙攘往來,一場熱鬧非凡的婚宴即將開始......

寓教于樂,個性體驗,知識展示+密室逃脫
◎解密型參觀模式,創造遞進式體驗

Xenario飛來飛去以“博物館知識展示+密室逃脫”的創新理念打造“探索大運河——青少年互動體驗”展廳,創造以“解謎”為線索的沉浸式體驗。根據劇本《監水司密案》,原創設計了多個古風二次元IP角色,并結合線上H5手機程序和線下解密卷宗帶來個性化的完整體驗。

觀眾體驗:參與者選擇IP角色,化身監水司使者,獲得解密卷宗,承擔護送使命,沿運河而上。運河之旅行程不易,水情復雜,需要通過諸多關閘和城鎮,過程中還會遭遇其他勢力阻撓。參與者需要在場景中尋找線索,了解運河知識,操作各種機關和道具,通過重重關卡,在趣味性的體驗中對運河航運、船只駕駛、管理機構、沿線水利、漕糧倉儲等知識形成切實的理解。完成任務后參與者可以通過線上H5程序查看得分排行榜,將照片和成就分享至微信、微博、qq等社交媒體。

通過這樣的形式,讓人們在探索大運河的過程中,領略大運河上林林總總的風物與職業,思考大運河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,使其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功能。同時帶有故事背景的人物設定也為后期衍生品開發奠定基礎,提高公眾影響力,促進博物館的可持續運營。
多維感知文化生命力,360°多媒體循環劇場
◎分散型參觀模式,避免排隊等待

Xenario飛來飛去以“循環時空”作為設計理念,創造移步換景的流動參觀體驗。以一艘船作為環幕媒體的視覺焦點,連接歷史時間與展廳空間,通過循環環幕、循環造景、循環故事的方式串聯起“水、運、詩、畫”四個文化主題。

觀眾體驗:觀眾站在巨幕面前,揮手間,就如同有了魔法,環形巨幕影像隨之聯動:或分開水流、或揚帆起航、或鳶飛魚躍、或煙火綻放......

觀眾漫步“流動的文化——中國大運河”展廳,在沉浸式多媒體劇場中自由地穿梭游覽,全面感知中國風CG特效大片和沉浸式聽覺聯動演繹帶來的震撼視聽效果。多維度地體驗“水、運、詩、畫”四種文化意境所表現的千年運河文化,展開人與自然、歷史、現實穿越時空的對話。

寫在最后
回到最初的問題,如何打造一座真正以觀眾為中心的博物館?我們以正在設計建設中的博物館項目之一: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案例進行探討研究。重塑大型沉浸式古代場景,讓觀眾回溯千年的歷史;設計“知識展示+密室逃脫”的互動體驗,讓觀眾在游戲的樂趣中獲得個性化的文化教育體驗;打造360°多媒體循環劇場,讓觀眾在多維的空間中全面感知文化生命力。使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和娛樂體驗達到最佳融合。
結合多個原創古風二次元IP角色和解密卷宗,運用AR虛擬現實技術、全域投影實時渲染等當代媒體技術呈現古代歷史文化。提出對應的技術落地解決方案,使得開拓式創新和實際性落地不再是一種矛盾。通過創新概念設計、前沿技術運用和可持續運營的參觀模式設計,讓觀眾在沉浸體驗的互動中了解大運河如何成為文化、政治和經濟的命脈,讓文化教育成為一種打動人心的體驗,實現新時代博物館傳承歷史、啟迪未來的意義和價值。